深度!嚴控下的地方融資平臺:未來3-5年地方最好的國有企業
來源:論道PPP
作者:中建政研總經理楊賀龍
從2014年開始,融資平臺的融資使命就結束了,已經沒有未來。但是,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辦發〔2015〕42號文,明確“大力推動融資平臺公司與政府脫鉤,進行市場化改制,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對已經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市場化運營的,在其承擔的地方政府債務已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得到妥善處置并明確公告今后不再承擔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職能的前提下,可作為社會資本參與當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
融資平臺公司與政府脫鉤了就可以做PPP,能否脫鉤是一個問題?;蛘哒f,23號文沒有明確與42號文之間的關系。
在這樣的背景下,融資平臺下一步怎么辦?城市的存量資產就是融資平臺的增量資產,城市的存量資產是什么?很多政府領導說,城市只有一些公益性資產,公益性資產不能“裝”進來。但是隨著存量債務的甄別與剝離,融資平臺可以做什么,能不能只甄別不剝離?
甄別完成后剝離需要一定的時間,由于政府不可能清除存量債務,所以建議先把存量債務放在賬上,但是不要去動它,只要不動就不違規,融資平臺幫助政府管錢不收錢,這是可以的。很重要的一點是,城市要有真正的經營性資產。
首先,經營性資產來源于特許經營權。
城市的經營性資產從何而來?很多地方政府認為,好多資產早已變賣完,手里什么都沒有,怎么辦?其實,有一些資產是最好的,比如特許經營權。
以道路養護為例,洛陽市政在2008年改制的時候,獲得洛陽市10年的城市道路養護特許經營權,特許經營權意味著城市道路的養護都歸屬于洛陽市政。隨著城市的擴張,原來的城市道路、主干道成倍數增長,每年按定額計算,如今洛陽市政道路養護費一年大約8000萬元。如果不計算資金的時間價值,10年的道路養護費用即是8億元,以8億元的特許經營權去質押,可以獲得一筆融資。
其他諸如城市的路燈、供暖、供氣、節能改造等等,這些特許經營權都可以視作城市的存量資產。公交可以與公交站場線路一體化、停車場、新能源等打包在一起,路燈可以與合同能源管理打包在一起,即使以前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等到期限一到,政府還是可以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直接交付給融資平臺。這種實打實經營的資產能夠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可以用作資產證券化直接融資。日照、東營、大慶、洛陽等地都有成功的經驗,不失為融資平臺獲取資產的途徑。
其次,以產業引導和培育來驅動城市發展。
一位企業的老總說,最遺憾的一件事情就是沒有拿300億元去培育產業。融資平臺的命運跟城市息息相關,既是如此,融資平臺的轉型、發展就應該與城市掛鉤。
比如,大慶是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缺油成為掣肘城市發展的難題。當一座資源型城市面臨資源枯竭的困境,唯有轉型方可突破。而一個城市的轉型、一個區域的轉型一定是要基于產業,所以城市要大力培育產業。大慶是一個百湖之城,它可以發展生態、土壤修復、旅游、農業等產業。
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的規劃,很多地方的規劃里面會談到城市的十大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等。產業的引導者、培育者不一定是政府,還可以是融資平臺。城市興則平臺興,背靠政府、面向市場,城投公司應該責無旁貸代表政府去培育地方的產業,挖掘經濟增長點,為城市的產業轉型燃一把火。培育產業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失敗了不要緊,一旦成功便實現真正的市場化。很多城投公司正積極在地產、生態、旅游等各個領域培育產業。
城投公司與城市同呼吸、共命運、一起來發展。產業培育成功之后就有收益,收益來源于稅收以及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只有產業發展得好、城市轉型成功,才能吸引人才;只有人才聚集才能使土地增值。所以先育產業后聚人才,再帶動就業,然后帶動土地增值,融資平臺又能夠產生基金收入,形成良性循環。
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單靠舉債和社會資本投資過日子是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以上為增加財政資金收入提供了借鑒,讓平臺發揮自身的功能產生更多的收入,讓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資金可支配,才能贏得未來的無限可能。
總結起來,融資平臺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是盤活存量資產,二是培育產業。財金〔2018〕23號文中明確了這樣的表述“國有企業(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融資平臺是國有企業的一種。它一定會是最好最優質的國有企業,很多地方的施工企業不一定能夠與之相比。我們預見,融資平臺將是未來3到5年地方最好的國有企業。
中建三局與張家口的融資平臺一起成立了京北公司,按照這個思路,今后融資平臺將通過引進社會資本以合資的方式運營,成為真正的城市綜合服務運營商。各個地方的社會資本一定會與融資平臺來合作,中建政研致力于推動融資平臺轉型升級,站出來代表政府去運營整個區域。在此基礎上,如何用好PPP也將是后續深入探討的話題。
(根據中建政研信息咨詢中心常務副主任、總經理楊賀龍在山西太原舉辦的“新形勢下政府投融資模式創新研討會”上的發言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