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心 邁向高質量發展 ——上半年我省經濟發展亮點系列報道之一
【開欄的話】
上半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省委省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實施“五四戰略”,狠抓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和政府工作報告各項部署的落實,以“百日攻堅”和“黃金季會戰”專項行動為抓手,銳意進取、開拓奮進,經濟形勢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有新、新中有為的態勢。本報從今日起開設《經濟形勢年中看》欄目,推出一組反映上半年我省經濟發展亮點的報道,敬請關注。
畜牧業增產增收、工業好于預期、旅游業總收入增長28.2%……時至年中,我省一、二、三次產業的成績單一一公布,這進一步堅定了青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今年以來,宏觀環境復雜多變,困難制約交織疊加,可謂是挑戰增多,壓力不減。
面對這一形勢,我省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和全省“兩會”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實施“五四戰略”,組織開展“百日攻堅”“會戰黃金季”等專項行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延續了穩中向好態勢。
“好”字當先,產業重在調結構。目前,工業仍然是左右我省經濟運行的“升降器”。
今年上半年,我省有序破除無效供給,持之以恒調整產業結構,新動能快速成長,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實現高速增長,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達到73.9%,工業發展好于預期。
從個案來看,我省企業生產的氫氧化鎂產品品質達到世界第一,廣受國內外市場認可;以鋰電產業作為牽引,我省金屬合金新材料產業正在產生聚合效應;我省水光風多能互補100萬千瓦集成優化示范工程成功并網,為我國清潔能源提供了互補的新型發展模式……
今年上半年,我省召開旅游產業發展大會。隨后,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全域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旅游業培育成為我省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龍頭產業。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省旅游業朝著全域、全季、全時游發力,旅游業總收入增長28.2%。
“活”字為重,改革開放注入發展新活力。6月27日上午,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作為我省“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單位之一,頒發首張“證照分離”營業執照。
今年,我省啟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加大力度推動基礎性、關鍵性改革,深化對內對外開放,發展活力和動力進一步激發。
深化“放管服”改革,動態調整權責清單,公布政務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精簡行政審批37項,取消177項辦事創業證明事項。
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第十五屆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參展國家增長25.9%,藏毯展成為青海構建開放型經濟的重要推進器;第十九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吸引13000多人參會,簽署了290項合作項目,簽約額超過1500億元。
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實體經濟成本進一步降低,上半年減免企業各類稅收74.7億元。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減輕企業負擔6億元,實施鐵路運費下浮政策,規上企業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減少1.9元。
“質”自為本,民生福祉不斷增進。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最終都是為了創造更加高品質的生活。
今年以來,我省穩步推進民生實事工程,不斷補齊民生短板。
提高基礎養老金、基本醫保、最低生活保障等標準,參保擴面任務全面完成。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推動青海大學“部省合建”,義務教育鞏固率提升8.9個百分點。啟動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鞏固公立醫院改革成效。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新開工棚戶區改造8422套,農牧民危舊房15820戶。
“廁所革命”全面實施,啟動城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試點工作,污染防治力度持續加大,精準脫貧深入實施,積極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三大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
盤點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我們看到,以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核心,我省努力在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上抓大事、出實招,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綠色發展深入推進,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等特點。(花木嵯)